
民間借貸風險高發對監管提出更高要求
當前,我國金融機構財務指標良好,金融體系總體穩健安全,但對潛藏于經濟金融運行中的風險隱患和苗頭性問題也要高度關注和積極應對,其中,準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的潛在風險就是其一。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等準金融機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行業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一些機構違規經營現象突出。其隱藏的風險不僅阻礙我國準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影響金融穩定。專家認為,我國準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風險高發,監管的有效性亟待加強。
我國小微企業市場層次眾多,組合各異,大型銀行融資服務不可能覆蓋所有區域和所有形態的小微企業,因此化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典當行、融資性擔保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等機構,這些機構由于只在某一區域開展業務,對轄內企業的經營信息較為熟悉,機制也更為靈活,在辦理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因而是小微企業多層次融資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一些機構存在的交易不規范、缺乏有效監管、趨利性強,容易產生債務不能及時清償的各種糾紛,甚至誘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對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將產生不利影響?!斑@些風險問題經由擔保鏈、資金鏈、產業鏈衍生至更大范圍,銀行在其中也承受了較大的風險?!北緢髮<椅瘑T會委員、工商銀行(3.81, 0.00,0.00%)金融研究總監、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詹向陽表示。
來自北京市一中院的民間借貸案件統計數據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專家的擔憂。數據顯示,北京市一中院審理的民間借貸案件已占到所有民事案件一審案件的17.8%,2010年至今民間借貸相關案件涉案標的額增長176%,資金用途從生活性消費向經營性借貸轉化,而且放貸主體也從傳統的個人逐漸演變成企業法人、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職業放貸人,參與主體多元化、職業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4年來民間借貸涉及企業案件增長四成多,擔保行為不規范等成為該類案件頻發的誘因。呈現高發態勢的風險和案件讓人們格外警覺,監管部門也反復強調,具有融資功能的準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風險要持續關注。
“不怕個案風險,就怕風險傳導?!睂τ谶@一點,本報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銀行(2.83, 0.00, 0.00%)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解釋說,比如一家企業可能既有銀行體系貸款又有民間借貸,一旦財務出現問題,因為民間債務追討難等多重原因,企業一般會選擇違約正規銀行體系的貸款,而盡先歸還準金融機構貸款和民間借貸,即使銀行貸款的項目沒有問題也會“躺槍”。根據公開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小貸公司的貸款規模在7000億元左右,這部分貸款雖然數額不大,但和銀行體系關聯緊密,一定要防范其風險向正規金融體系傳導。相比小貸公司,宗良認為在民間借貸上應給予更大關注。在他看來,小貸公司的借貸規模和資產質量監管部門畢竟“心中有數”,而民間借貸的規模和質量目前尚無權威準確的統計,因為參與者眾多,一旦出現問題,可能不僅局限于經濟糾紛,還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對此應充分重視。
在“兩多兩難”的當下,如何加強監管防范風險,如何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急需資金的小微企業?創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水平是不二選擇。詹向陽認為,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當務之急。對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性擔保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等準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監管部門要以風險為導向,以自身的監管水平和能力為根本,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其加快發展。具體來看,監管部門的著眼點有以下三點:一是要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合理確定各類金融機構和準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和業務區域,形成各守其分的組織架構。對于各類準金融機構,要引導其恪守為小微企業、城鄉居民和社區提供全口徑服務的本源,對于違規經營的,應當依法清理、整改甚至取締。二是對于各類小型金融機構和準金融機構,應充分考慮到其發展階段和經營特征的差異,包括公司治理、經營風格、區域結構、客戶結構和業務結構、風險暴露等諸多方面,制定差異化的、有針對性的監管框架。三是要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小型金融機構和各類準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金融資源供給。
宗良認為,準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行業監管難度大,監管部門要針對行業的特點,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創新監管手段,加大監管的力度,現有的諸多政策也需要監管部門細化和落實。除此之外,加強行業自律也是降低風險的重要舉措。他建議設置準確的定價機制,透明的風險指標,合理的風險撥備以及嚴格的違規懲處制度等。
